近年來,以美國為首的農業工業化的豬肉產業在全球範圍內受到廣泛關注。其中一個主要問題是工業化生產對肉類品質的影響。如叉燒等中國傳統的烹飪方法,以突出肉類食材品質為主,這些烹飪方法其豐富的口感和獨特的風味使其成為中國菜中的典型特色。然而,由於工業化生產過程中使用了大量的化學添加劑、藥物和不同的配種技術,因此工業化豬肉所製成的叉燒等已經失去了其原有的風味和營養價值。為了保持叉燒的傳統風味,我們需要採用更加環保和健康的生產方式,從而保證叉燒的品質和口感。
現在的叉燒越來越難吃了,就算是燒味店的老師傅,燒出來的叉燒也沒有以前好吃–香港市民的普遍食評
在我們的記憶中的口感,那叉燒獨特的燒烤香味滲透在食店旁的橫街小巷,那種特殊的脂肪燒烤的油脂滋味在食客的舌尖上挑起回憶的浪潮。然而,近年來,我們似乎己難以吃到這一種味道。
這種變化的罪魁禍首,我們可以歸咎於一個相對冷酷、無情的元素:美式工業化的豬肉生產。
叉燒又乾又柴-被工業化所打倒的廣式燒味文化
我們在這裡不是為了譴責現代化,事實上,我們欣賞和珍視工業化帶給我們的許多便利。然而,當這種便利脫離了它的本質,忽視了我們的感官和飲食的質量,我們必須停下來反思。
以往,養豬是一種藝術,這種藝術需要時間、耐心和關懷,它深深地與土地和季節連結在一起。豬的品質與飼養環境和飼養方法有著密切的聯繫。然而,工業化的豬肉生產則是一種完全不同的風景。在這種生產模式下,豬肉的質量變得次要,而產量則是最重要的。
過度工業化的養豬技術確實為人們帶來極度便宜的肉類,但這些都是以犧牲肉的質量作為代價。而且由於世界各地的租金在這40年間的快速增長,餐廳往往會使用更便宜的肉類,再加上重糖、重鹽和重香料作調味,以遮掩這些過度工業化產出的肉類。但這些肉類用廉價和商家的推波助瀾之下快速攻佔了市場,做成了如水煮肉片、咖哩雞、酸菜魚和免治牛肉等重香料的菜式的興起,這種劣幣驅逐良幣的方式,做成現代都市生活的人身體普遍有如膽固醇過高等慢性疾病,這真的值得嗎?
在這種模式下,豬隻被擠進擁擠的空間,以配種和不同的激素等方式最大化的催熟生長和不健康地增肥,現在差不多3-6個月就成長為成豬。這種情況使得豬缺小了原有應該攝取的不同食物中養份累積,而且為了提高生產效率,豬的可運動時間和範圍十分窄少,並且本來豬在自然界會由於心情歡悅時所分泌酶會使肉質變好,足夠的運動使肉和脂肪比例十分均勻,但現有美式工業化養豬方式犧牲了肉質,不斷要求在最短內有更高的飼料和肉量產出比。由此產生的豬肉,就算同一老師傅製作出的叉燒也會遠不如以前。
而這種由工業化豬肉製作出的叉燒,經常會讓我們在咬下第一口時感到失望。這種叉燒的肉質堅韌乾柴,缺乏深入骨髓的豬肉香味。在咀嚼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這種叉燒與我們的記憶中的叉燒有著巨大的差距。
然而,世界並未因此而失去希望。在這片工業化的豬肉海洋中,仍有一些優質的豬肉存在,例如由日本政府大量補貼而推出市場鹿兒島黑豚、歐洲養豬技術集大承者的伊比利亞豬、美國配種技術集大成者SRF極黑豬 以及 由恆峰公司引進的中國自然養殖代表山東皆好土豬。恆峰公司提供的土豬梅肉,就是這種豬肉的典範。
這種豬肉的生產過程,注重豬的飼養環境和飲食,並且以豬的健康和福祉為首要考慮。因此,這種豬肉的肉質鮮嫩,豬肉的香味深沉而純粹,完全符合叉燒的製作要求。
重新找回肉類的價值和港式叉燒文化
由日本政府大量補貼而推出市場鹿兒島黑豚 以及 由恆峰公司引進山東皆好土豬,這些豬肉鮮嫩多汁,肉味濃郁,製作出來的叉燒充滿了濃厚的豬肉香味,甚至還有一絲甜美的餘味,這是工業化豬肉所無法比擬的。每一口都能感受到其獨特的風味,那種悠久的歷史和文化在舌尖上緩緩展開,像一幅繽紛的畫卷。
這樣的叉燒,不僅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它講述了香港人對美食的執著,對傳統的尊重,以及對質量的追求。這是我們需要珍惜和保護的,更是我們需要傳承下去的。當我們在享受叉燒的同時,也應該思考我們飲食的來源和質量。我們需要反思我們的消費習慣,是否有助於保護優質的食品生產,是否尊重了食物的來源,是否尊重了我們的飲食文化。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保護我們的叉燒文化,讓未來的人們也能品嚐到那份深深的滋味。
讓我們一起尋找優質的豬肉,讓我們一起為保護我們的叉燒文化而努力。因為,那是我們的記憶,那是我們的風味,那是我們的傳統。讓我們一起抵抗工業化豬肉對叉燒的侵蝕,讓我們的叉燒再次變得美味。讓我們將那份獨特的味道,那份豐富的文化,傳承給下一代,讓他們也能夠品嚐到那種獨一無二的風味。
Leave a reply